
【山東政事】山東發展:逐“綠”前行 “碳”路未來 打造清潔能源高質量發展新高地
發布時間:
2024-11-18 00:00
來源:
瀏覽量: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山東發展投資集團緊緊圍繞山東省能源綠色轉型,堅定走好綠色發展之路,搶抓國家“雙碳”戰略、山東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和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等重大機遇,奮力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上當先鋒、作表率,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山東”職責使命。
(中石化青島煉化)
飛躍發展 從開局起步到全面成勢
開局就加速,起步即起勢。山東發展投資集團堅持把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上升到企業戰略層面,把清潔能源產業發展作為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基石,堅持“風光火核”并舉、“源網荷儲”共進的發展理念,一步一個腳印推動清潔能源產業積厚成勢。
追風逐日,清潔能源產業之效全面凸顯。堅持實業為主,實施風光倍增計劃,加速推動風電、光伏產業蓬勃發展。目前,“吉電入魯”“隴電入魯”兩大外電入魯配套新能源基地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總裝機容量100萬千瓦的“吉電入魯”風電項目,作為國內單體容量最大的風電項目,自2022年12月建成并網以后,每年可向山東輸送清潔電力30億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300萬噸。總裝機容量300萬千瓦的“隴電入魯”風電項目,作為國家第一批“沙戈荒”大型風光電基地項目,先期在景泰、平川建設的100萬千瓦配套新能源于2023年12月正式建成并網,正在加快建設其余20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努力實現與隴東至山東特高壓直流工程同步建成投運,全部建成并網后每年可向山東輸送清潔電力60億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500萬噸。落實“突破菏澤、魯西崛起”戰略要求,建成投產菏澤20萬千瓦風電項目、臨清4萬千瓦農光互補項目,成功并購武城10萬千瓦風電項目,每年可輸送清潔電力7億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約70萬噸。
(吉電項目)
向核向新,清潔能源投資之舉日益增強。抓住發展機遇,戰略布局核能,提升戰略性股權投資比重。作為山東唯一投資核電的省屬企業,參與成立山東核電公司,累計出資16億元在煙臺建設并投運我省首個核電廠——海陽核電,作為國家“十四五”規劃重點項目,目前二期工程3號機組進入設備安裝階段,4號機組建設也在快速推進。聯合中國核電等央國企,參與設立中核山東核能公司,支持建設總投資1500億元、總裝機容量861.2萬千瓦的中核國家級先進能源示范區項目,支持華龍一號、高溫氣冷堆兩大民族品牌落地。目前一期高溫氣冷堆正在加快建設,2臺華龍機組今年也將啟動,為我省打造膠東半島千萬千瓦級核電清潔能源基地作出積極貢獻。
(海陽核電)
敢闖敢試,清潔能源發展之路越走越寬。積極探索地熱、污泥發電、儲能等產業,不斷擴大綠色產業領域。地熱能利用方面,已在東營、德州、聊城等地熱資源富集地市布局,投資5.8億元正在建設全省最大的單一區域地熱供暖工程,年可實現清潔供暖500萬平方米、減少標煤消耗6.9萬噸,跑出地熱項目開發建設“加速度”,力爭明年開工建設總面積達2000萬平方米,助力我省實現新增地熱能供暖面積1000萬平方米的目標。污泥發電方面,投資6億元在諸城建設了污泥資源化處置項目,自主探索的“污泥深度干化脫水+自持獨立焚燒+生物質補燃”工藝路線,處于國內領先水平,今年7月建成投產,每年可處理污泥43.8萬噸、供熱量38萬千焦、發電量5624萬千瓦時,既解決了市政污泥處置難題,又實現了居民供暖、園區供氣、電網供電,為我省固廢資源化處置和減污降碳提供了典型示范。此外,在儲能方面,與國內領先儲能企業合作,共同出資1億元聯合設立項目公司,正在推進獨立共享儲能、工商業儲能項目。
(東營地熱)
扛旗爭先 從小步跟跑到跨步領跑
干就干最好,走就走前列。山東發展投資集團按照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試點建設要求,不斷強化綠色金融帶動力、綠色發展引領力、綠色產業輻射力,增強功能作用,厚植引領優勢,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躍升。
綠色金融帶動力走在前列。逐“綠”前行,離不開綠色金融的帶動。近年來,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堅持做強做優做大以綠色產業投資母基金為主體,以山東綠色發展基金、新能源產業基金、碳中和科技基金等為支撐的綠色基金群,累計發起、參與綠色基金72只,主動管理規模300多億元,構建起了數量、規模均居山東首位的綠色基金群。發揮綠色基金群優勢,累計撬動外部資本1500億元,實施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的投資引領,先后投資支持濟南圣泉、天岳先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綠色產業領域企業220多家,有力推動了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進程。
綠色發展引領力勢頭強勁。逐“綠”前行,離不開產業規模的引領。近年來,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鍛造發展強力引擎,做強產業發展支撐,綠色實業發展勢頭強勁。目前,新能源在手資源規模達900萬千瓦,資產規模100多億元,并網規模200多萬千瓦,建成項目年可為山東供應綠色電力近50億千瓦時、節約標煤15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00多萬噸。當前,正加快推進“隴電入魯”其余200萬千瓦、山東省“十四五”集中式陸上風電菏澤市102.5萬千瓦、魯北鹽堿灘涂地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145萬千瓦、威海文登區海上光伏200萬千瓦等新能源項目落地,力爭到2028年建成、在建及規劃實施的新能源規模達到1000萬千瓦。
綠色產業輻射力與日俱增。逐“綠”前行,離不開綠色產業的輻射。近年來,圍繞我省綜合能源體系建設需要,發揮綠色產業優勢,累計投資77億元,綠色科技產業投資占比達85%,積極培育發展清潔能源領域新業態,支持了萊州電廠、中石化青島煉化等一批重點能源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加強高端合作,深化戰略合作,積極對接各方資源,打造新能源發展載體,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累計投資32.7億元,持有華電國際6.5%的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在華電萊州、華電濰坊、華電龍口等多個能源項目中開展了投資合作,高效助力我省能源保供。出資16億元增資華電新能源集團,成為戰略股東和地方重要產業投資平臺股東,為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華電國際)
綠動未來 從篤行當下到未來可期
新風綠能,未來已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國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前景廣闊,山東發展投資集團將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加快推動清潔能源產業做強做優做大,引領帶動全省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推動清潔能源產業發展闊步前行。“碳”路未來,更需要拓展綠色產業市場規模。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能源結構調整按照煤電、可再生能源與核電、外電入魯“三個三分之一”的目標要求,堅持省內、省外清潔能源發展齊頭并進、共同發展的發展思路,今年新設立了山東發展新能源公司,作為集團在開展海上新能源項目、儲能和其他清潔能源開發的全資平臺,推動清潔能源業務加快開拓布局。深入挖掘產業鏈投資機會,重點從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項目投資等方面入手,堅持“源網荷儲”一體推進,積極發展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地熱、儲能、新能源裝備制造等產業鏈上下游板塊,快速做強做優做大新能源產業板塊,高效助力能源結構轉型升級。
(龍城靜脈產業園)
推動綠色領域投資力求覆蓋全省。“碳”路未來,更需要加大綠色項目投資力度。設立的我國第一個獲得聯合國綠色氣候基金資金支持的項目——100億元綠色發展基金,已在濟南、青島、威海等6市發起設立了平行基金,與濰坊、煙臺、濟寧等4市達成了合作意向,先后完成投資新能源城配物流車運營商、新能源車充電平臺、高效大尺寸光伏組件等一批綠色項目。未來將創新采用“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基金+綠色環保產業”模式,在山東16市陸續發起設立平行基金,預計實施期內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750萬噸,使750萬人次直接或間接受益。此外,結合設立的100億元綠色產業投資母基金,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加大在綠色能源、減碳降碳等領域的投資布局,高效服務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
推動現代強企建設鏗鏘有力。“碳”路未來,更需要堅定綠色強企發展方向。堅持以打造國內一流的綠色和現代產業強企為企業愿景,圍繞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錨定“走在前、挑大梁”“爭先鋒、作表率”,堅持“實業為主、產融結合、創新驅動”的發展理念,實施戰略性股權投資和經營性實業投資雙輪驅動,著力做牢基礎、做強主業、做大實業、做優平臺、做好投資,培育2—3家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行業單項冠軍企業,打造1家全國有影響力、省內有控制力的清潔能源產業集團,提升降碳、減污、擴綠、增長能力,勇扛“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山東”的職責使命,不斷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新篇章作出應有貢獻。
來源:山東政事